江苏创新网讯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夫妻同心,黄土成金”。说的就是夫妻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拧,同心同德,共同打拼,事业才会兴旺发达,家庭才会幸福美满。
在句容市茅山镇丁庄万家自然村,有对名叫陈志风、陈海燕的夫妇,10多年前,放弃大都市发展机遇,毅然返回家乡种植葡萄,发展绿色农业,演绎着新农人的创富故事。
陈志风,今年47岁,土生土长句容丁庄人。陈海燕,42岁,娘家泰州靖江人。曾几何时,豆蔻年华的陈海燕就读淮阴商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期间,与英俊帅气的陈志风邂逅了爱情。丁庄村属于茅山革命老区,经济相对落后。当时,陈志风家里有兄弟两人和父母,经济条件很不好,还住在三家老瓦房里。2001年毕业后,作为家中独女的她为了爱情,义无反顾嫁给了陈志风。
陈海燕和陈志风结婚后,下决心改变现状。于是,2002年,夫妻俩便跟着工程公司去了北京,陈志风做水电工,陈海燕夫唱妇随,一同前往打拼。当时收入不很高,一年只能挣到3-4万元。随着女儿的出生,陈海燕和陈志风夫妇本想在大都市好好闯闯,能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来,但天有不测风云,厄运接踵而至,先是结婚8个月时,陈海燕的母亲生病去世,接着,女儿一岁多了,却无法像其他咿呀学语的孩子一样正常说话,去医院检查,结果是先天失聪。2005年,为了送女儿到中国聋耳康复中心医治,陈海燕和陈志风夫妇花光所有积蓄,还另外向亲朋好友东挪西借款10多万元。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段时间,陈志风的父亲又查出食道癌。面对如此困境,夫妻俩迫于生计,商量决定陈海燕先回老家照顾老人,看护孩子,同时,着手养殖100多只四季鹅,开始在家乡创业。
曾经学习市场营销达4年之久陈海燕万般无奈被逼回乡下养殖四季鹅,内心也许不甘,公公婆婆也坚决反对,但地处丘陵的丁庄有着适合鹅生长的外部环境,让她内心平静许多,也有了期盼。那时,丁庄村村民在全国劳动模范方继生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植葡萄。有一次,她在放鹅时和一位葡萄种植的村邻攀谈,得知一亩葡萄年收益5000元左右,她感觉种植葡萄还是有很好效益的,便决心开始种植葡萄和玉米。
说干就干!在丈夫陈志风和村里的支持下,2008年,陈海燕在自家自留地种植了5亩“巨峰”葡萄。不懂栽种技术不懂田间管理,村民怎么做怎么管,她就“照葫芦画瓢”,跟在后面学。2011年,葡萄树第一年开始挂果,因为是小苗挂果数量不是很多。但,小贩子上门来收购,也卖了1.48万元。这让陈海燕尝到甜头,看到了希望。2012年是第二年挂果,是个丰产年。当时,葡萄贩子上门收购是10元三斤。但陈海燕动起了脑筋,决定自己闯市场,把销售市场定位省城南京。那时,她自己每天乘早班车挑着葡萄赶到南京三牌楼市场去卖,卖完乘晚班车回句容。没有摊位,就找人协商,在其他摊位的边角落租借个小摊位,每斤葡萄卖到4.8元,比在家门口高出1块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年葡萄收入近6万元。更让陈海燕收获的是,在摆摊卖葡萄那段时间,陈海燕发现隔壁有的摊位同样的品种,葡萄卖到8元一斤,而自己的葡萄到了5元,怎么也卖不动了。一打听,原来他们的葡萄采取的是绿色种植,种植出来的葡萄甜里透鲜,口感好,贵但却卖得俏。于是,陈海燕开始学习绿色种植。
因为收获种植葡萄的喜悦,2012年,丈夫陈志风放弃了北京打拼的机会,回到家乡,和妻子陈海燕一道种植葡萄。夫妻俩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绿色种植葡萄的诀窍,主要是肥料的把控,整枝疏果,限产,松土。如:建立黄豆、菜籽饼发酵池,施用饼肥、鸡粪等有机肥;专门购买小拖拉机在葡萄园内松土,省工省时,促进了葡萄树的生长,得到丁庄很多其他种植户效仿。
陈志风和陈海燕一方面利用季节差,种植糯玉米,增加部分收入,一方面租借村邻的土地,扩大葡萄品种和种植规模。同时,申请注册了“双陈海燕”商标,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为了做好销售,夫妻俩购买了面包车,一年365天,有200天跑南京市场,去南京下关云谷山庄等地销售葡萄和玉米。2017年,注册了句容风燕家庭农场。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实施了绿色种植,所生产的葡萄甜里透鲜,品质好,口感好,在南京逐渐打出了名气。在南京下关一带,只要提到句容丁庄“双陈海燕”商标葡萄,可谓有口皆碑。正是因为口碑相传,陈志风和陈海燕在南京积累的客户群已超过5000人。
目前,句容风燕家庭农场葡萄园总面积达55亩,葡萄种植16亩,拥有的“黑色奶香”“巨峰”“金手指”“白罗莎”“阳光玫瑰”“浪漫红颜”等多个品种葡萄,陆续上市。因葡萄果大小适中,品质优良,口感甜里透鲜,在南京市场走俏。今年7月份葡萄成熟以来,“双陈海燕”葡萄不愁销,每天向南京快递发货几十箱,上百箱。提前15天成熟的“黑色奶香”品种葡萄,7月初开始采摘出售,不到10天,销售一空。
日前,记者走进风燕家庭农场葡萄园,满园的葡萄待熟待采,紫的紫、红的红,晶莹剔透,闪着诱人的光泽。陈志风和陈海燕欣喜地介绍,自2012年以来,夫妻俩共同打造葡萄园,每年收入都在增加,早几年,每年毛收入在20万元左右,现在,每年毛收入在40-50万元之间。10多年年来,夫妻俩除了还清了外债,还投入70多万元,在葡萄园建造了自己的房屋,开挖6亩面积的鱼池,建立了16亩葡萄大棚;建立了客户接待中心,开办了农家食堂,让前来采摘葡萄、垂钓的客户能吃上一口香喷喷的农家饭菜。目前,农场成为镇江农科所科技种植示范园区。
更难得可贵的是,很多南京老客户还自驾而来,体验采摘乐趣,体验乡村风情。在葡萄园,一位姓任的南京老客户告诉记者,他们认识陈志风和陈海燕已经7年了,对风燕家庭农场的葡萄非常认可。连续7年每年一家老少5口人都要前来农场采摘。往往是利用休息日,一大早从南京出发,在句容新坊品尝老鹅,然后,赶到风燕家庭农场现场采摘葡萄,垂钓,购买玉米、茶叶、麻油等农副产品。
夫妻同心,一路坎坷一路歌。陈志风和陈海燕夫妇放弃大都市发展机遇,返乡种植葡萄创业,用勤劳智慧印证了朴实真挚的爱情,演绎乡村振兴美丽赞歌。夫妻俩谈起创业的心历路程,无不感慨万千。感恩镇江农科所研究员、葡萄专家芮东明等一行多次前来园区手把手技术指导;感谢丁庄村委村民的关心帮助和扶持;感谢南京客户的信赖信任,对“双陈海燕”品质的认可。陈志风和陈海燕夫妇表示,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一如既往,用精细化管理和绿色种植,生产更高更优质品质的葡萄,让“双陈海燕”葡萄品牌叫的更响,让广大市民特别是南京顾客吃得更香更甜。(图文/毕庆元 魏荣霞)
江苏省句容风燕家庭农场
电话:17715986685 17715986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