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讯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上,溧阳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个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生态创新”概念的县城,不仅在本届论坛上斩获“2019中国创新榜样”殊荣,更是引发了全体与会人员对“生态创新”这一全新概念的热烈讨论。
“生态创新”这一名词,最早是在2018年11月份,由溧阳市市长徐华勤在参加人民日报社组织的全国县域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会时首次提出。随着一年多的反复琢磨和推敲,最终形成了“生态创新”这一系统概念,即:在区域竞合中以生态作为基础变量、核心资源和比较优势,吸引产业、科技、人才等与其聚合裂变,带动城乡空间、公共服务、生活方式与其融合嬗变,系统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路径,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以生态推动区域分工协作、城市能级提升的创造性实践。
有水有树有阳光,溧阳二字,形象地写出了其“山水如画”的特质。然而,就在五六年前,溧阳还尚未如现在这般处处绿水青山,令人赏心悦目。
溧阳曾经走过“靠山吃山”的路子,20世纪70年代,矿山产业热潮也曾席卷这座小城,而当以生态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渐渐显出疲态,后劲明显不足,溧阳人开始明白一个道理: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而脱离环境保护抓经济发展则是“竭泽而渔”。然而,直至2014年,溧阳的钢铁、水泥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仍然高达50.5%。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溧阳先后关停采石矿、砖瓦窑、石灰窑、码头等190多个,生态修复废弃矿山50多个;投入7亿多元治理全市水库、重点塘坝,花费6.3亿元开展新一轮天目湖水源地保护行动,投资12.8亿元实施区域治污一体化工程、14.8亿元开展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数字的背后是溧阳铁一般的决心!付出是巨大的,回报也是可观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世界长寿之乡等“金字招牌”接连落户溧阳,生态开始逐渐成为溧阳在区域竞合中的基础变量、核心资源和比较优势。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中科院院士杨国桢先生来到溧阳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以绿色旅游、绿色生态为基础来加速科技、人才、产业集聚,是一个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想法。”如今的溧阳,以生态为底色,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经济、高端休闲经济、现代健康经济和新型智慧经济等“四大经济”,一场关乎溧阳民生福祉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
经过近年的努力,“四大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突破50%,钢铁、水泥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下降到22%,溧阳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上汽集团、宁德时代为龙头,集聚璞泰来、科达利、普莱德等动力电池行业知名企业40余家,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基地正在加速形成,总投资280亿元的曹山未来城开工建设,高品质的国际会议中心和生态文旅度假基地呼之欲出。
通过生态的吸引,产业的催化,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携手中科院物理所共同建立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长三角研究中心,致力于解决长三角地区企业在能源、信息、尖端仪器与智能装备等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需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相继成立溧阳研究院,高压智能变压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风能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创平台纷纷落户。陈立泉、李泓等行业知名的院士专家和顶尖人才也被溧阳吸引,仅中科院物理所就吸引包括32名博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100多人来到溧阳入职。生态正在溧阳吸引产业、科技、人才等与之聚合裂变。
今年,省委、省政府将溧阳列为全省6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之一,为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径、建立机制、积累经验。溧阳在接过为全省发展探路的光荣使命的同时,更是把“生态创新”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的战略选择。
“生态创新地、城乡融合体”,是溧阳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的总思路。“生态创新地”是现代化试点的战略路径,“城乡融合体”是现代化试点的奋斗目标。在以“生态创新”为战略路径的探索过程中,溧阳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样本雏形。
上兴镇牛马塘村,原本只是一个在曹山深处、交通闭塞、鲜为人知的小村庄,空心化非常严重,村里空房率超过了三分之二。而随着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拉开帷幕,破旧的楼房刷上了白漆、村庄的道路浇上了柏油……薯院、曹山花居、汉相家宴等以地瓜为主题的一系列娱乐休闲等产业在牛马塘村蓬勃兴起。成为中国地瓜种植特色村的牛马塘村,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来,今年4月10日,该村正式对外开放以后,很快成为网红“打卡地”,目前,已经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制度探索是溧阳作为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的核心任务。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同时,溧阳大力开展先行先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城乡融合发展创新路径;以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均衡布局为重点,探索开展空间布局规划试点,试行“弹性规划”机制;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实现路径;完善生态环境容量评价,建设区域生态资源交易市场和生态银行,探索生态经济专项债券、绿色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创新生态保护投入机制;探索构建区域间的生态共育、资源共享、产业合作和财税分享机制,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区。
面对长三角一体化、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宁杭生态经济带等多重战略规划叠加的机遇,溧阳紧紧围绕“聚焦上海、接轨南京、对接深浙、联动皖南”总体部署,以生态推动区域分工协作、城市能级提升,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长三角休闲康旅目的地、南京科技创新资源南下与杭州科技创业资本北上的交汇点、承接深沪先进制造产业拓展的集聚城和苏皖省际边界地区生态创新合作的示范区。2018年11月,《苏皖(溧阳、郎溪、广德)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这是首次以县为单位,以生态为底色,打造省际边界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新探索。同时,积极倡议以江苏的溧阳市和宜兴市、浙江的长兴县和安吉县、安徽的广德县和郎溪县,以及上海的“飞地”白茅岭农场为主体,以生态创新为主要方式,通过跨区域联动发展,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生态创新试验区”。目前,这项建议已被全国人大列为2019年重点建议。
“溧阳荣获2019中国创新榜样,实至名归。我去过溧阳,溧阳给我印象很深,城市美,环境好,生态优。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溧阳正是把绿水青山作为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率先开展生态创新实践,通过打造溧阳‘1号公路’、美意田园乡村建设,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中国经济周刊》运营中心地方部主任邹锡兰对此次溧阳荣获“2019中国创新榜样”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她也以一个到过溧阳并爱上溧阳的普通人的身份肯定道:“目前,生态创新已经成为溧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名片。”
打开思想解放的闸门,溧阳凭借“生态创新”为江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吹响了“前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定的向、指的航,而在“江苏道路”上,“溧阳段”姹紫嫣红,风光正好!(杨文静 宋林珍/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