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首页

资讯

常州99岁凌亚萍老奶奶“失屋之痛”

发布时间:2022-09-19 11:05:17 | 来源:来源于网络 | 作者:来源于网络 | 责任编辑:

    党的十八大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群众利益无小事。然而,在常州市政府和天宁区政府对青果巷文化街区修缮征收过程中,家住青果巷16弄12号99岁耄耋老奶奶凌亚萍,因自己老屋与“赵元任故居”有关,拆迁部门在老人上海生病复查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扭门撬锁,强征强搬,一夜之间,让凌亚萍老奶奶失去了自己居住70多年的老屋,被强制赶出家门,赶出青果巷,失去了魂牵梦萦一生情结的家园。99岁老奶奶忍辱负重,在投诉,在告状......

----【引言】




常州坐落在太湖之畔,沪宁线上。是人杰地灵的耕读之乡,又是历史文化厚重的富饶之邦,更有“全国中小城市学常州”的荣光。

2019429日,修缮后的常州青果巷部分街区开放。但见赵元任故居门口众多游客在观望一位老奶奶举牌抗议......

青果巷是常州的一条古老街巷。从“房地产”而言——五百年前唐荆川家族在此建造“唐氏八宅”,撑起了青果巷“富人居住区”的场面。人们择优而居,渐趋学风昌盛......每家每户讲究家训、家教、家风——潜移默化的氛围熏陶,构成了小巷里走出许多大师名人的“有缘有故”——

盛宣怀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型现代社会的重要推手(开创了“十一个第一”)。

董康——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主创《宪法大纲》,提携青果巷邻居张志让(新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与“七君子”史良(新中国两任司法部部长)。

鲁迅肯定的“谴责小说家”李伯元(族亲李宗恩是协和医院的第一任中方院长)。

故宫博物院开创者吴瀛及其后代著名的剧作家吴祖光。

主创“汉语拼音”领军人周有光、清华大学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赵元任、革命先驱瞿秋白(中国语言学三杰)。

改写中国纺织史的“纺织巨子”刘国钧(受到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和表彰)。

上述“青果巷名人”信息,为常州市政府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实施修缮青果巷提供了理由支撑。与之呼应的是,在“打造青果巷历史名人文化街区”的同时,计划并向社会承诺保留40%的原住民——“青果巷有很多名人后裔和族人的祖屋,这是承载个人历程与家人命运的根,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与历史情怀的寄托。要让青果巷人讲青果巷的故事,要保留青果巷淳朴的民风民俗与人文气息”。


上述“举牌抗议”的老奶奶凌亚萍今年99岁,家住青果巷1612号。老奶奶自20岁嫁到赵家大院(现在的“赵元任艺术中心”),已有70多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常州市政府和天宁区政府对青果巷文化街区修缮改造过程中,老奶奶的祖屋遭遇到了强征强搬......

老奶奶的祖屋被强征强搬

201656日清晨,“强制执行”人员围堵了青果巷16弄,在拆迁办、街道及区政府的工作人员从未主动找凌亚萍老奶奶谈过一次话的前提下,竟然在老奶奶因病在上海肿瘤医院手术后复检期间,强制撬锁搬走老人祖屋所有东西,水泥封死大门......



20228月中旬的一个晚上,记者见到99岁的凌亚萍老奶奶时,她满面愁容,眼含泪水。本该在青果巷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的老奶奶,却深陷“悲凉失屋”的心力交瘁之中。老奶奶颤巍巍手捧着自己亲笔写下的诉求与呐喊心声的手稿,足有上百页——“遭遇伤害”的经过,“留念家园”的情结,“我要回家,还我家园”的诉求......谁能想到,这些文字出自一位风烛残年99岁老人之手?更令人震惊的是,老奶奶戴着老花眼镜,拿着放大镜,手捧《民法典》娓娓道来:“我跟调解人员讲民法典,对方说——我们只讲怎么补偿” ......



老人“祖屋”与赵元任故居

青果巷16弄,原来是“金华府赵家大院”连接“六进庭院”内部的夹弄与备弄。坐北朝南的赵家大院,是由清咸丰举人赵增向购地建造,一直由赵家子孙安居,历时170年之久。凌亚萍的公公赵元斌和赵元任是叔伯兄弟,元斌作为长房长子住第4进(第1进为门厅前院,第2进是轿厅,第3进是大厅),元任是二房的儿子,住第6进(二房兄弟少),还有三房赵元昌住第5进。文化街区修缮整治前,赵家后代还有两家常住第4进和第5进——其他后代都已移居外地或外国,他们的“房产”有的卖了,有的被国家收编了。赵元任一家早已移居海外。赵元任居住的最后第6进房屋,是被国家收编的。

提起赵元任,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他曾是清华大学国学四大导师之一,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他谱曲的歌名“教我如何不想她”,已被常州政府用于城市形象宣传语。

赵元任的故居在赵家大院之中,故居所在的赵家大院在198712月被常州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6月,江苏省政府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文保单位征收文件中“十一条”第四款明确:如涉及文物或历史建筑征收的,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与所有人协商一致,政府方可购买文物建筑)。

凌亚萍丈夫赵与怀是赵元斌的儿子,按照习俗,在外的赵家人回来都由他接洽安排。1973年元任叔在周恩来亲自安排下回青果巷省亲,看望族人,就是在赵与怀家客厅里叙旧,和族人在庭院里合影。2006年赵与怀去世后,这种礼俗传承下来,赵家大院最年长的凌亚萍老奶奶接替了这副担子。




“产权不明”纯属主观臆断

青果巷16弄房屋,世代由赵氏子孙居住并交纳土地使用费等费用,并保存有民国时期申请人曾祖父赵锡年的房契。

1993年常州市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部门登记确认了青果巷1681012151号房屋的权属为赵与怀。

20069 20 日《常州市落实私房政策办公室文件》常落发(2006195号《关于对青果巷1611号赵余氏私改遗留问题处理意见的批复》明确,确认了1958年私房改造时自住三间未纳入改造,并将另外出租未纳入改造的一间以经济补偿金的形式发还给赵余氏(赵与怀的母亲)。历史真实的是——赵元任故居只是赵家大院的一小部分,不是赵家大院的全部!值得注意的是——前面(20069 月)“落实私房政策权属认定是赵余氏(赵与怀的母亲)”,之后为了征收赵与怀的房屋,(20129月)怎么就认定“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了呢?前后矛盾,明显不符法律事实。更是有嫌违背宪法——建立一个赵元任的故居,就要赶走赵元任的家族后代吗?


基于上述事实,政府相关部门 “应按照产权清晰的房屋拆迁要求、标准、程序进行拆迁,与相关产权人进行协商,对相关权利人进行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

2021420日,凌亚萍老奶奶经过多番周折,终于在常州市房地产交易所找到了在1993年出具的继承证据,房屋产权人(契纸)明明白白署名是老奶奶的丈夫赵与怀。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老奶奶有6个子女,有5个独立的户口本和房屋(其中一个儿子与母亲合住)。几个孩子都在青果巷老屋居住并成家立业,连他们的孩子都是从小在青果巷长大。

艰难坎坷的维权路

凌亚萍老奶奶一直居住的青果巷1612号,有单独的门牌,单独的户口,独立的房锁。听说要修缮老宅,兴建青果巷历史名人文化街区,起初,她还以居民代表身份,不顾年老体衰,挨家挨户对居民宣传动员。她想:我们家是赵元任亲族后人,按照政府公示“尽量保留原居民”的精神,我们会被留下。即使要修缮赵元任故居,那也只需要把赵元任那一进的房子腾出来。

当凌亚萍老奶奶得知自己的老屋也要被征用,就想,拆迁办总得前来和自己商量吧。自己是70多年的原居民老住户,可以作为留守户。自己拥护政府,热爱青果巷,更舍不得老房子,尽可能去理解街区改造需求,只要能留自己一点栖身之地,哪怕挪个方位,缩小面积都可以商量。但老奶奶左等右等,等不来约谈,等不来协商,竟等来的是一纸裁定书,拆迁办睁着眼睛就把凌亚萍这个户主给遗漏了(见法院裁定书)。


2013126号,儿子陪同凌亚萍老奶奶到市政府,要求参加复议并对实际居住的情况进行书面说明。请律师帮忙申请添加其他权益人,送到法院。复议调解会开了,申请添加权益人的申请法院也收到了,其职能部门回复承认弄错了,漏掉了,仍然是无动于衷,无人理会,更谈不上知错就改,有错必纠。


20155月,凌亚萍老奶奶的大儿子赵庆双提起行政诉讼。老奶奶作为权益相关人向法院申请参加赵庆双的诉讼案件,相关部门多次睁眼谎说“其他人无参加诉讼的意思表示,均未要求参加诉讼”,一审法院也否定了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

法庭判决已经明确承认“征收决定遗漏凌亚萍属不合理之处”,但给出结论是:尚未对产权调换房确权,凌亚萍可通过民事途径追讨权益。

20151224日,《法制周末》报道了“赵元任故居引发的行政诉讼”的实况,还原了当时的真相——201656日,凌亚萍老奶奶的老屋物件被强制执行搬离青果巷 。20161127日,凌亚萍老奶奶去当地派出所反映家中财产失踪,门被水泥封掉不得进入。派出所不予立案,仅作情况说明记录,并告之:谁抢你的房屋你找谁。

201646日,凌亚萍老人迫不得已,向常州中院递送诉状,要求维护合法权益。55号中院回复:与儿子赵庆双的判决所羁束,不予立案;

2016516日,凌亚萍老人向省高院递交行政诉状,要求依法受理她的请求,对损害合法权益提起上诉。914日,省高院仍以儿子的生效判决为羁束不予立案。

2016920日给江苏省省长信箱发信,结果被转至常州天宁街道 ,在未对凌亚萍老奶奶有任何调查了解的情况下,1012日,天宁街道作出不予受理告知书。

2016108日,《法制周未》报道:“谁让老人望房兴叹”?转眼8年间,凌亚萍老奶奶满腔愤慨写下数百张状纸,写了无数个申诉......


2020917日,凌亚萍老奶奶再次来到南京省信访办,他们很同情,认为应该合理解决,便“转交”地方辖区。929日,天宁街道办送达回折,又是一封“不予受理告知书”,建议走法律途径。可法律途径在哪里呢?法院不是不让老人参与诉讼,就是不予立案,或者以“一事不再理”的理由驳回起诉。这是典型的推诿和“不作为”。

年逾古稀老奶奶的心愿

201297日,天宁区政府作出对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及东侧历史风貌区修缮与保护项目征收范围内的房屋实施征收的决定,青果巷168号、9号房屋属于被征收范围,士地使用权人为赵与怀(已故)。对于征收,政府部门只承诺安置两户,而凌亚萍老奶奶和她的其他子女,还居住在青果巷1610号,12号,15-1号,也被一并征收。但直至今日,老人和其他子女根本未收到通知。

记者调查时了解到,目前,青果巷文化街区修缮工程一期已经完工,1137户中,尚有35户保留原居民居住,而这35户保留的“原居民”基本上是解放后搬进的居民,居住了70多年的凌亚萍老奶奶是居住时间最长的老人,却被强制赶了出来。

凌亚萍老奶奶在漫长的维权过程中,也曾经向江苏省巡视组反映,但常州法院一审、二审均未采纳。

拆迁部门不与拥有产权的老人任何沟通商量,也未经老人同意,擅自强征,剥夺了老人的知情权;法院屡次以老人儿子的生效判决为羁束不予立案,剥夺老人的诉讼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拆迁部门强行闯入老人住宅“撬门换锁”,将老人房中的物品强行收拾拉走。老人要求退出强征住宅而拒不退出,则构成滥用职权,非法侵入住宅的违法行为,也违背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江苏省老年人保障条例》的有关规定

至今,“被赶离祖宅”的99岁老奶奶凌亚萍痛心疾首。她说:“我今年99岁了,再过一年就是百岁老人。朗朗乾坤,昭昭日月!政府拆迁部门无端把我赶离青果巷,情理上过不去,法律上行不通。还要我和自己的孩子打官司,进行财产分割。这不是给社会和家庭制造麻烦吗?”

凌亚萍老奶奶接着说:“我坚定信念——活着一天,哪怕只有一口气,也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常州政府天宁区政府不要继续违民意,伤民心,不要忘记兴建文化街区的初衷。哪怕给我安置住在赵家大院的柴房、辅房和偏房,我也要继续做原居民,住自己的老屋,一辈子做青果巷人......至死不渝!我经历过人生的沧桑岁月,见证了旧社会和新中国的风风雨雨!我坚信在‘以民为本’法治的中国,总有一天会还我一个公道!”

【结语】——

江南小城,民风不古。耄耋老人,跪乞上苍,百年古宅,瞬间不见,怆然泪下。然七余载,旁无良者为之忧,众者悠然处之矣。茫茫然,蓦回首,惊不知今夕是何年?天可在,地可在,何处可安身!

但愿,这个时代,赵元任的传奇不再添新传说!企盼,人间更多天理和良知!呼唤,社会公平正义! (作者:东方剑 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