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创新网首页

法治

句容创新“五推进”工作法,彰显法治文化“一村一品”特色

发布时间:2021-11-23 10:16:34 | 来源:来源于网络 | 作者:罗建军 杨红梅 | 责任编辑:

江苏创新网讯  “七五”以来,句容市围绕全市“一福地四名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在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推进过程中,不走过场,不搞“一刀切”,创新“五推进”工作法,打造文化特色鲜明、法治内涵丰富、文明程度较高的“一村一品”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体系。



一、结合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推进

依托民主法治示范村 (社区)的创建,句容市明确法治文化阵地的标准和要求,如白兔镇中心村定期在公开栏、宣传栏中登载廉政小故事、违纪违规案例。利用公共场所围墙和民墙,绘制廉政法治文化墙,打造了廉政文化长廊。在办公室走廊、楼梯过道等处,设置廉政格言警句展牌,对村党员干部进行感染教育,自觉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建设占地面积2000余平米的园林式村级法治文化广场,融入法治廉政元素,积极营造法治廉政文化宣传氛围。2019年被授予镇江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二、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推进

将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的整体布局。后白镇王庄村是千年历史的古村,在创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过程中,村两委顺民意,办实事,打好“古村”牌,加强对清朝雍正年间牌坊、青石板路两处历史遗迹保护,对老铁匠铺、老豆腐坊、老羊肉馆等传承工匠精神的民间作坊进行修缮整理,对全村道路进行整治。在村头新建市民文化广场,修建法治文化长廊和休闲亭,对村中的6口大塘进行清淤疏浚和塘埂护坡硬化,从茅山水库引入活水,保持塘中水质清澈达标,打造水美乡村。目前,王庄村已成为全市美丽乡村典范。清澈的水塘、充满古韵的牌坊、整洁的道路、和谐的邻里关系……改造后的村庄,每年接待游客数千人次,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三、结合红色旅游法治元素挖掘和党史教育基地建设推进

借助茅山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优势,茅山风景区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其中的法治元素和红色基因,建立的“红色茅管法治文化特色园”,以茅山风景区集镇法治文化建设为中心,茅山风景区司法所、网格化集成管理中心、江苏省检查官学院、茅山风景区旅游法庭、景区法治文化广场为布局,通过“一中心,四阵地”的形式,将一个个蕴含着法治文化元素的景点串联呈现,以此形成道法自然丰富内涵的句容首条法治文化体验线。

广场中、展馆里、古村上、福道旁,一个个蕴含着法治文化元素的景点串连成线,将法治意识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沉浸式的法治文化体验,在历史与现实实景交融里,感受茅山法治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四、结合农村老弱病残、留守儿童法治难点,做好心理疏导

句容市司法局社会普法公益组织联合茅山镇丁家边村两委,开展学党史办实事,通过抓党建从解决村民生活和心理健康的角度入手,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为民服务,达到心身健康、社会和谐的目的。

为此,村里设立了“心海小筑”工作室。利用儿童节、党的生日、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多个节假日,组织开展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健康量表测评和心理咨询,对老党员和留守儿童组织“送温暖、办实事”等多项活动。特别是针对农村老年人老党员增多,面对各种生活困难,身体健康压力增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心海小筑”工作室的普法志愿者、心理咨询师、律师主动上门,帮助老人做好心理疏导,解决老人实际困难,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结合非物质文化弘扬传承推进

秦淮花灯是华阳街道下甸村的骄傲。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花灯发源地山芋地自然村,下甸村积极开展试点打造,以秦淮花灯为载体、以非遗文化体验为核心,建立占地面积24.24公顷的花灯基地。总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规划构成“一核五区”,打造秦淮花灯法治文化核心和农耕体验拓展区、蔬菜采摘区、非遗文化体验区、田园宜居生活区、秦淮花灯文创产业区。“一核五区”建成后,将为下甸村发展翻开新的篇章,让村民过上村富民丰文化美的好生活。同时,也为下甸村争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截止目前,句容市已建成镇级综合法治文化阵地12个,村级法治文化阵地116个。全市有6家单位获 “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全市176个村(社区),94个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村即白兔镇中心村获评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命名率达53.4%,超过乡村振兴明确要求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达标率45%,是镇江市唯一一个达标的市(区)。(图文/罗建军  杨红梅)